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宜昌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简要事迹公示
根据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宜昌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为体现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,充分发扬民主,广泛接受社会监督,实现评选推荐过程让群众参与、评选推荐结果让群众认可,现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宜昌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简要事迹予以公示。如有不同意见,请于2025年3月31日17时前,以电话、电子邮件或信函等方式向五峰总工会生产宣教部反映(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)。
电话:0717-5750243
地址:渔洋关镇后河大道27-2号(邮编:443413)
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总工会
2025年3月25日
宜昌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简要事迹
张子明,男,汉族,1987年8月出生,中共党员,大学本科,现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气象台台长。先后荣获湖北省县级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先进工作者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最美科技工作者、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该同志扎根五峰山区气象事业14年,以“准确、及时、创新、奉献”的气象精神,倾力守护山区防灾减灾和生态发展,连续7年担任县防汛抗旱专家组成员,参与四十周年县庆及“7·8”山体滑坡应急救援气象保障。技术把关年均发布气象服务专题100余期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00余次,预警信息100余万人次。近五年为防汛抗旱提供关键技术支撑30余次,成功预警“8·27”等大暴雨,助力转移群众1000余人,牢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。作为全省气象拔尖人才及全市业务骨干,多次在湖北省县级综合业务技能竞赛获奖,主持参与市级自立课题5项,发表相关论文11篇,深化“天然氧吧”品牌建设,助力全域旅游,为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贡献气象力量。2022-2023年赴新疆博州开展为期7个月的短期技术援疆。专注开展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工作,授课累计120课时,直接培训200人次。
吕继磊,男,汉族,1987年12月出生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,现任湖北碳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。先后荣获工信部基础工艺人才、宜昌青年领军人才、宜昌市最美科技工作者、宜昌市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他带领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生产工艺,斩获8项发明专利,34项实用新型专利,牵头或参加撰写、发表专业论文及著作7篇。2024年9月,他受聘为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。在行业小组和公司内,他开展“传帮带”,培养出技术人才70名。作为宜昌市人大代表、五峰政协委员,吕继磊积极履职,提出9条提案建议。他热心公益,为灾后重建、职工帮扶、爱心助学等捐资30万元,彰显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社会担当。在他的引领下,碳六科技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湖北省瞪羚企业、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。其核心产品CVD单晶金刚石产品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、光学器件等领域。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,税收130余万元。
刘义稳,男,汉族,1990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,现任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高级工程师,先后荣获宜昌市最美科技工作者、宜昌市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他投身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,是公司的技术核心成员。参与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并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。此外,他主持制定23项企业标准和4项质量制度;参与编写2部著作,发表16篇中文核心期刊和SCI论文,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为5.9的SCI期刊《foods》上发表的论文1篇。他先后取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,其中分别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。其参与的“鄂西特色中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”项目荣获2024年湖北省“科技进步一等奖”,获得2项省科技成果登记,参与完成的技术成果被第三方机构评价为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2项,“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”1项。主导并参与的“一种3,4,5-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”项目荣获2020年“第六届宜昌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”。
向安直,男,汉族,1968年9月出生,群众,初中,现任五峰安帮农业服务队队长。先后荣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经济建设突出贡献个人、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、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他是五峰安帮农业服务队的创办者与负责人。2021年,他怀揣着帮助茶农增收和为乡亲提供就业的初心,成立安帮农业服务队,团队成员从最初的9人壮大至300多人,服务范围从村内发展至县外,最远服务到十堰。服务队聚焦茶农需求,为独居老人、留守妇女和小农户等提供深耕施肥、机械修剪、采摘、统防统治等服务,每年服务农户超200户,茶园面积超八千亩。2024年,安帮服务队服务面积超过1万亩,经营收入突破200万元,并向村集体和茶农分红18万元。每年组织服务队开展2次以上培训,他还积极与政府合作,免费修建2000多米茶园小道,疫情期间组织队员免费帮贫困户抢收,解农户燃眉之急。他始终在乡村振兴路上砥砺前行,立志服务更多农户。